其他
【美中心理】应激下正念 dos & don'ts(内附音频)(三)
[作者按]
2020年1月26日,“武汉启心正念文化推广有限公司”暨“启心正念瑜伽培训中心”所组织的“武汉疫区正念公益小组” 的正念导师们已经开始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线上支持。创始人黄耀光老师嘱我起草“导师守则”——有什么是这非常时期不应进行的?底线在哪里?有哪些是应留意的?使得大家更安心也能有所依循。 结合重大灾难性事件后几天或几周时间里提供《心理急救》的原则,正念练习所具的一些特点,以及个人临床和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经验和学习,在此初列了一个Dos (应做)和 Don'ts (不应做)单子。当然,其中的一些内容具有通适性,也适用于目前不以正念作为自助和助人工具的支持者。欢迎大家反馈,以便补充和完善。
[内心里一个不太小的声音告诉我:生命多舛,人类灾难不断,中国的正念导师们、心理咨询师们、危机干预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将来一定也还会需要]
安顿身心的正念练习 1
以下为童慧琦博士录制的正念呼吸和身体觉察练习引导音频:
▲音频原附于华章心理出版《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
DOs:
确保自己身心安稳,协调家庭生活与工作 了知自身的局限(精力、信息、技能) 了知你是一个更大的支持系统的一分子,觉察自己的”英雄主义“ 救世情结 需要时记得寻求帮助 回归生活的基本,以正念滋养所有的活动(衣食住行沟通等) 坚持正式练习,正念导师们可以约时间共修 学习应激性事件相关知识 (参考《心理急救-现场实测指南第2版》) 明确保密原则 介绍你的身份以及相关的专业训练,譬如“我是正念减压导师和/或心理咨询师,是武汉启心正念瑜伽培训中心的志愿者” 以自身的安稳抱持对方可能的激越情绪,提升对方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示范性的和健康性的反应,镇静、有礼,组织有序,对人有益 在你的专业范围内工作,保持你的专业角色,以求助者需求为优先 对文化/亚文化以及文化差异/宗教背景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此保持敏感, 语速放慢,用简单易懂的词汇,不要使用过度的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或宗教性话语 注意对方情绪,请对方命名情绪,并进行简单情绪评估1-10分,6分或以上,保持双眼睁开,保持与环境接触,注意力转向心念以外的事物(如声音,房间里的家具,颜色,墙壁上的字画等),也可以转向身体的接触感(如双脚与地面的接触,双手掌合拢时的感觉,手放在心口部位的感觉等) 如果分享者想说话,要做好倾听的准备;倾听时请专注于他们想说的内容,并思索如何提供帮助 如果分享者无法停止急速进入深度分享,情绪激越,则可以果断而温和地提出暂停,进行“STOP练习”,并告知暂停的原因是出于保护对方,而非鼓励回避,可以选择更合适的时间寻找合适人员(可能不是你)进行深入工作 坐立不安时,多做正念运动:如瑜伽、太极、气功、正念行走、跑步等。 如处境允许,做简单体力劳动:整理物件,清理厨卫等,让外在的秩序帮助重建内在秩序
安顿身心的正念练习 2
以下为童慧琦博士录制的身体扫描练习引导音频:
DON'Ts
除了导师组督导中,不分享所了解到的任何信息(如有强烈自杀意图、儿童、老人虐待等情形,在导师组商议呈报程序以及资源信息提供,不一定能够做到直接对接) 不要“忘我”、持续性提供支持工作 不要妄自推测求助者正在经历和曾经经历了什么 不要假设每个身处灾难/危机中的人都会受到心理创伤 不做病理性归因。一线医护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时所表现出的绝大部分急性反应都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料的,不要将这些反应贴上“症状”的标签,或者用“诊断”、“病情”、“病理”或“障碍”之类的术语来描述。 不要自己淘淘不绝,支持性和宁静的在场和陪伴就是最好的支持 不要盘问他们工作过程中的过多细节 不要回避一线工作人员可能感觉到的无助、疲惫和烦躁不安感,可以带领R.A.I.N-自我关怀练习。 不要在带领正念练习中,坚持闭上眼睛 不要在带领正念练习时,坚持把注意力保持在痛苦情绪或念头上 不要猜测或提供可能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无法准确回答求助者的问题,应尽力去了解事实。 不要作出无法/难以兑现的承诺
谨记此阶段的目标是分享和教授正念和慈悲练习,减轻应激反应,重建稳定和安全感,促进适应性功能,而不是打听压力性处境/创伤经历的细节及其影响。任何发起机构,都需要为义工导师们组织朋辈督导/谘商,以便及时提供支持,解决疑惑。
安顿身心的正念练习 3
以下是童慧琦博士为《武汉地区正念减压公益线上活动》带领R.A.I.N-自我关怀练习实录:
更多共修共读机会:
请关注“童童正念”发起的百日共读共修
让正念滋养我们的生命
关注美中心理
长按扫码
推荐阅读其他文章:
2) 【美中心理】应激下照护者的自我关怀(内附音频)(二)
9) 斯坦福大学精神科专家 Dr. Steven Sust:如何培养内心强健的青少年